《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4-12-07 14:39:14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谁会在人到油腻中年时开始追逐儿时的幼稚梦想?谁会抛妻弃子一走了之丢弃所有情感而不顾?谁会用豪华都市温暖家居去换风餐露宿流离失所?如果现实中问这个问题,应该只会得到一个答案:要么傻子要么疯子!

梦想是什么?多少人在走出幼稚园后就再也没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每个人都在争取上父母眼中的好学校,找朋友眼中的好工作,娶(嫁)大家认为的好老婆(老公)。生活长河拖着每一个人有条不紊的游荡着,或平稳或波折,或高贵或平凡,却都是过着别人评价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毛姆描写的主人公却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反抗舒服的平庸,残暴的拒绝感情的束缚,他不想取悦别人也不想被别人取悦,他不想可怜别人更不想被别人可怜,冷血、自私、残忍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为过,可是不是如此,他又何以自处,何以慰藉自己无处安放和燃烧的灵魂?

我们可能不需要用这样极端的做法去放弃妥协,可是我们至少应该学着遵从和爱护自己的内心。纯粹的、原始的、简单的并不比豪华的、装修的、复杂的低级。爱是纯粹的也是复杂的。

情节虽叨絮却真实,情感虽激烈却细腻,在别人令人惊诧的故事里,读者也许可以更透彻,如同最后草屋里那凝结一世通透的画作,在一团热火里舞蹈而化为永恒!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读完《月亮与六便士》,其实我没有特别大的感想,顶多只体会到理想与现实,还有斯特里克兰的无情。是的,无情,我想,世上怎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无情的人呢?他不在乎妻子,不在乎孩子,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不在乎自己是否过得舒适(甚至在沙发和木凳之间他会下意识地去选择木凳),他甚至都不在乎自己的画儿。对于一个社会人,追求舒适,追求他人的认可,追求金钱,几乎是所有人的共同特点。但是斯特里克兰却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他是一个天生的隐士,前期,他屈从生活,为金钱劳累奔波。后来他抛下所有,这其中,包括家人,包括金钱,包括物质,甚至还包括以前的自己。他变得随心所欲,暴躁无偿,毫无道德和廉耻可言。

最后,他从巴黎一路辗转来到了大溪地岛,他和岛上的一个姑娘结了婚,生了孩子,那个姑娘很尊敬他,给了他所有能给的东西,最重要的,也是区别于正常社会中的妻子的,她不打扰他,她不要求比陪伴更多的感情。他找到了自己归宿,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在这样一个别人不会认为他奇怪的地方。那他也许最开始不应该去巴黎。

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斯特里克兰这样的月亮,遍地都是六便士。月亮是与世隔绝的,好像在嘲笑可怜的六便士。我们被许许多多的感情和道德束缚着,所以只能在地上爬行。斯特里克兰抛弃所有,包括他认为那些无用的情感和道德,那么他在寻找什么呢?是一片原始森林。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人生百态。

整本书围绕 斯朱兰 有四个大场景的切换:伦敦->巴黎->大溪地->帕提夫。

而围绕着他的主要人物,也就那么几个:斯朱兰太太及其姐姐姐夫、德克及其夫人(布蓝琪)、到大溪地之前和他一起生活的船长(忘了名字了,是杰克船长吗?哈哈)、刚到大溪地时请他当监工的种植园老板、餐馆老板娘提娅哈、斯朱兰在大溪地的妻子爱塔、另一位和他的妻子在大溪地为生活而拼搏并甘之如饴的船长(是叫辉啥来着)、见证他死亡的医生,再加上以第一人称自述的作者。这数下来,才 11 个人啊。每一个人的个性都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描述斯朱兰画作的语言也写的相当精妙,但是我这脑壳真是想象不出来那神秘诡谲的美景)。看着他们在各自人生戏台上卖力的演绎着自己的人生,反而多了一份平静。这些人,哪个不是我们周遭遇到的一个或多个人性格的缩影呐。不管我们喜欢还是不喜欢,这就是自然的常态,而且会一直延续下去。

而关键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斯朱兰 的勇气与执着,去做自己(及自己想做的事)。这厮说人生苦短,艺术与爱情不可兼得,拥有非凡天赋的他选择了艺术,还真为艺术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芸芸凡人中的我,没有要追求的月亮,那“六便士”,更是人生前行途中不可或缺的盾牌。我不羡慕斯朱兰的人生,也不觉得他的人生有什么好让人称颂的地方。他的故事,触动我的,是那份清高。

写不下去了。哈哈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你想要月亮,可给你六便士又嫌少。——题记

作者说这个标题是他随手起的和主题无关,但我觉得这个标题起的太妙了。在无数的选择中,是抬头仰望月亮还是低头去捡六便士,这两个选择也直戳新闻人的胸口,是理想还是现实?

书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和挣扎的凡人不同,他转身追寻理想再也没有回头,可以说是荒诞的可笑的。一个毫无绘画基础四十岁的中年大叔执意作画,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家庭以及安稳的工作。

他在乎成名么,不,他根本不在乎。他所有的钱所有的时间都用来画画,甚至连生理欲望被他厌恶。他只想要内心的宁静。他被讥讽,被唾弃,可他根本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新闻理想新闻真实,新闻人挂在嘴边的东西,哪一个人可以拍着胸脯保证绝对做到?最初选择这条路靠着的是理想,支撑走完却需要面包。所以,是不是最后都会向生活妥协,但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可以反抗生活。

我想如果斯特里克兰德死后他的画没有出名,那么就是一场悲剧,可即便他死后变成了瞩目的画家,那一把被他安排的大火烧光了他所有画作,依旧是一场悲剧。所有可能的传世经典都注定湮灭,但世人的评价他才不在乎。

书里我最喜欢这样一段话。

“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

希望做新闻人的我们,在月光下更孤独勇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法国画家保罗.高更曾经是一名证券经纪人,生活安逸但又乏味,在他38岁的时候,毅然抛弃了原有的生活,开始了孤独的创作之路,最终成为与凡高、塞尚齐名的巨匠。他的故事深深感染了英国作家毛姆,由此诞生了这部小说。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和高更一样,精神是自足的,谁也无法阻挡他追求梦想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止他为高贵的艺术和崇高的灵魂献身。

作者毛姆是一个非常有个性的作家,也是最懂人性的作家,读他的小说,会不由自主地发现自己,剖析自己,因此他也被称为“人世的挑剔者”。毛姆起这样一个书名,其实也是饱含深意的:月亮,高高在上,它象征着灵魂和理想;而便士随处可见,象征着物欲和现实。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就是人生最大的冲突。人的一生是 ……此处隐藏1895个字……,视凡世的价值观如无物。我们或多或少地震撼过,也有那么几次感觉酣畅淋漓,但我们最终学不来,也不用学。因为月亮就该在天上,仰望就好。

谁说平凡的一切就不可以是梦想?只能说大家的梦想各不一样。粗茶淡饭,老婆孩子热炕头,六便士就一定是对生活卑躬屈膝吗?答案自在人心,也因人而异。

最后的大溪地读来很是触动,有些地方,有些人,也许就是你心灵的安栖处,虽然第一次见,却如同故友相见,故地重游。于是你再也不想漂泊,只想在那里一世安稳。愿我们,都能遇见自己的大溪地。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这本书让我太喜欢了。

对于斯特里克兰,我先是好奇,然后厌恶,继续好奇,继续厌恶,最后羡慕,震撼。

我最初也觉着他没有人性,自私,不负责任的抛妻弃子,之后又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他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谁都拿他没办法。我甚至一度觉着他活着或者死了又有什么区别,他活着也只是他自己,他又什么都不在乎。

可是后来,我开始羡慕他,该有怎样的力量才能支撑一个人完全不在乎别人,他不仅不在乎别人,他也不在乎自己,他不在乎是不是能成为有名的画家,他不在乎他的画是不是被别人接受,他活着什么都不为,他甚至活着也不是为了画画,他只是画画而已,就是画画。

读这本书我反复的去想,到底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子,人是不是应该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应该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到底怎么活着才有意义?我想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些想法了,所有的都取决于你自己。

你自己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你自己,我甚至不认为斯特里克兰有梦想,我觉着画画对他来说不是爱好,也不是理想,更不是工作,画画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他只是画画,画画也只是画画。如果非要给斯特里克兰画画安排一些意义或者目的,那就太俗气了,太低级了。

月亮不是六便士,六便士也不是庸俗的生活。

月亮只是月亮,六便士也只是六便士而已。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文章前几章跟普遍的欧洲文学作品类似…无聊却又不可少缺,让读者一边吐槽一边坚持读下去……毛姆回忆“斯朱兰”并后来到大溪地去追寻这位天才的足迹…写下了这本书;作者写了这位大画家怎样脱离世俗的牵绊抛家弃子去追寻自己内心的理想,写了斯朱兰的才华,也写了他的人性;总的来说还是让人心底肃然起敬,不过感性的读者恐怕要小心,因为文章中段对斯朱兰性格的描写实在是让人窝火,我读的时候也是暗想怎会有如此“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的东西,可是越往后读,我越否定了自己最初的对斯朱兰的看法,一开始作者说他没有人性的弱点,所以我觉得他我行我素,可是有的时候我又偏偏看到了他的弱点,从道德的层面来说对于斯朱兰的行为我认为的确应该被批评,可是…后面我又觉得那是我们赋予人性该有的特征,而人性本没有特点,就像动物界强肉弱食,没有人去评论一只老虎吃了一只兔子到底对或者不对……好在他在大溪地找到了自我,完成了内心深处才华表现欲望,所以到最后连自己也不察觉的原谅了他。都说这位斯朱兰先生其实就是大画家高更先生,于是我去网上搜了关于高更先生的作品(虽然我不懂画也不懂艺术),希望能找到他的些许痕迹,找到跨时代感情的共性…最后竟莫名的懂了关于绘画上的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和后印象主义的皮毛,倒也是个意外的收获;最后,我当然佩服这位天才作家,可是仿佛我更喜欢毛姆先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首先是对作者毛姆的认识,他是现实主义主义的写作手法,而与他同时代的大部分作家是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在这一点上,毛姆就已经与众不同了,而他这种不随大流保持自我的勇气是值得我学习的,《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的身上也寄托了作者毛姆的一种希望。

本书主人公原型高更,与主人公的命运很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高更的作品确有留世,而主人公的惊世之作被他嘱托毁之一炬了。人们在遗憾的同时,更引起了“人活着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的深思。

书中讲故事的作者“我”,以作家的身份贯穿全书始终,其实也在从侧面提醒我们,故事就是故事,不要对号入座,也不要真的去纠结这个世界上是否真的存在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这样的人?为什么呢?要知道,作家擅长的就是讲故事。如果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是你我他她中的任何一个人,也不要过多地去批判对错。而故事中的“我”尽管是个擅长写故事的作家,但依旧是一个普通人,要先好好活着才是。

值得深思的依旧是百年来争论不休的这个话题,“理想和财富到底该怎样平衡?”,是极致的理想?还是极致的财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想都很重要,而且要努力去平衡,过好每一个当下。像书中提到的那位医生和船长一样,他们也是遵从本心,过着令自己安心的生活。他人的评说重要吗?有那么重要吗?自己的路还是要自己走,别人永远代替不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感觉作者把理想神圣化得失焦,人们为什么追求理想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一个人去追求理想。他说查尔斯斯特里克兰像个朝圣者,朝着心中的殿堂跋涉。他放弃了现实生活的平凡幸福,追求自由,这没什么可责怪的,但说他自私也不为过。现实生活中可能没有多少人像斯特里克兰那么勇敢,决绝而去,搁下生活沉重的包袱,去探索追寻真正的内心世界。

书里大部分篇幅都在嘲笑斯特里克兰的作品庸俗,他是个没有天赋的落魄画家。最后两章突然转向盛赞斯特里克兰是天才,不是很能理解这种天才以及世人对他的看法。

朝圣者,在朝圣的路上充实心中的向往,活出自己真正想要的样子。至少在我看来,朝圣者是在路上越活越有光芒。斯特里克兰是吗?他用自己的奇行怪癖伤害对他好的人,除了画画,又有什么入得了他的眼呢?很大程度上说,斯特里克兰是一个自私的理想主义者。人们以他的伟大作品掩盖他的斑斑劣迹,多么理想化的世界,但这种掩盖真的公平吗?

人人都有触碰月亮的梦想,人人都乏味于脚下的六便士。想着潇洒地扔下柴米油盐的现实生活去追寻摇挂天际的月亮,对脚下的六便士不屑一顾甚至厌恶。假如有天你可以把脚下的六便士当成月亮呢?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斯朱兰也算是艺术家的典型代表 为了追求自己的幻想不畏世俗眼光 衣食住行吃饱穿暖人类最基本的需求都不是他所考虑的对象 精神的满足心灵的自由才是他一生的追求 他粗暴 不修边幅 什么都不管 不顾他人的感受 甚至可以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 那个隐藏的魔力驱使着他去做自己想做的 无关名利 无关金钱 他的画不给别人观赏 不当作谋生的手段 他为了自己的创作不惜一切来到大溪地 我不免觉得艺术家确实是奇特的物种 斯朱兰的种种行为都不符合常人认知 他把女人当作是他纵欲的工具 创作的源泉 却又反感她们对爱情的追求 对他的约束 他可以残忍无情到和照顾他度过生病期的德克的妻子同居 然后不需要了又抛弃她 对她的死毫无愧疚 也可以毫无征兆的抛家弃子独自追求梦想 不管他们死活 ?我简直可以把他称作疯子 !

我确实没办法做到感同身受 两个并肩齐走的人都不见得能做到思想统一意见一致 更何况这个奇特的艺术家 我能感受到的是那个年代的女性可以心甘情愿成为工具 她们是那么卑微低下 当代我们更要追求的是女性的独立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