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时间:2025-04-03 19:04:42
【荐】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荐】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作家毛姆的名著,小说的原型是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据说这本小说风靡后,高更的绘画艺术和作品也因此受到了更大的关注,使得他印象派宗师的地位才得以确立。

这本小说我第一次接触,是通过《一本好书》节目里演员淋漓尽致的表演来了解的,所以有了算是我对这本书主人翁第一个层次的认识:与其说他是德不配位的天才,不如说他是渣男。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抛妻弃子,不离而别的从伦敦去了巴黎。后来人们才知道,他是去那里画画,并因此在巴黎穷困潦倒。吃尽苦头即将病死的时候,有位善良的普通画家赏识、同情他,接他到家里养病。结果他却和这位画家的妻子好上了,还让其净身出户流落街头,即便如此这位女人最后还是因他而自杀身亡了。主人翁对家人、朋友、一心爱他的情人都非常残酷,对世俗的一切观念都不屑一顾。只对艺术,有着一种本能的,不可遏制的追求欲望。最后,厌倦了文明世界的他,来到南太平洋中的塔希提岛,与世隔绝,娶妻生子,年老之际创作出了艺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的确从浅层的内容,尤其是女性的视角去看待这个故事,他作为渣男毫无疑问了。

后来买了这本小说,真正的阅读完整本,我开始理性了些,却深感压抑又震撼,或许是因为(主人翁)斯特里克兰德离开妻子投身艺术的决绝与鲁莽;普通画家施特略夫那种令人恐惧的无限隐忍和庸俗愚蠢;施特略夫太太与自己恐惧憎恶却又不得不接受的欲望斗争终因软弱而自杀的悲惨命运。书中毛姆这样写道:“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于是这一次我有了第二层次的认识:这个天才他是个疯子!

当决定写这篇读后感,再一次翻阅这本小说,我豁然开朗了许多。在手指敲在键盘上的滴滴哒哒的刹那,我有了第三层次的认识:他或许只是我不喜欢的一个天才。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喜欢这本小说,更感谢毛姆这部作品带给我对人生、对未来、对自我的思考。

如果说“六便士”代表了现实的`世俗,“月亮”则是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在鄙视或者咒骂主人翁的时候,确实不得不叹服他可以不顾世俗的一切去追求自己梦想的这种信念和勇气,而现在的我是否还记得我曾经的梦想?一百多年前,英国诗人王尔德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试问现在的自己是在谋生还是生活?

年幼时的我们,曾经以为月亮挂在树梢上,长大了明白月亮是挂在高高的天空,再成熟一些,认为月亮挂在浩瀚无穷的宇宙,最后当我们老了,月亮或许成为了记忆中的乡愁,挂在我们的心里。人越长大,知道的越多,越入世,梦想却越一溜烟儿的飞散不见了。其实月亮还是那个月亮,梦想也还是那个梦想,只是我们不再是我们了,因为在时光如水般匆匆流逝时,我们也正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做了选择。选择这个主题让我终于灵魂开窍般释然了。

选择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一道题。“满地都是六便士,只有他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毛姆对角色爱惜的选择;“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窦宪将军在家与国之间的选择;“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是西楚霸王项羽有情有义的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隐退追求宁静致远的选择;“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是巾帼英雄木兰勇气担当的选择。而渺小普通的我,当孩子年幼,我想做他的榜样;当父母年老,我想做他们的大树,这是我平凡而温情的选择。(龚雪丽)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假如你某天在书里看到这样一个人:在银行工作,长得一般,业务凑合,有一个比较美满的家庭,勤勤恳恳,不愿多说话,在任何地方都是不吸引人的人,这时作者又写他到了巴黎,正从头开始学画,立志成为一名画家时,按照小说惯有的套路,那么他应该无师自通,很快便为一个远近闻名的画家,并最终会与一位有钱人的漂亮女儿有情人终成眷属。

但,就在毛姆笔下有这样一个人,他叫查尔斯,再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餐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陪伴自己十七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孤身一人去了巴黎。那一年他四十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一百块钱。

其实书名:月亮与六便士,已说明了这一切,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梦想,六便士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赚取的微薄薪金,有多少人只是胆怯的看一眼月亮,就又继续低头追逐那赖以生存的六便士,但查尔斯做到了,如愿以偿的追逐他的月亮,换句话说,他的噩运,五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相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几乎一命呜呼,之后又沦落街头,干着各种薪水低薄的工作,但他依旧追逐着,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终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也可能是他一生中最好的作品付之一炬,在十五年间,这个本来是伦敦上流社会的人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赶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别人的.人生是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自我绑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甩掉一个又一个的身份。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认为他是一个生活在底层的人,但他拿起画笔时,却觉得自己是个君王。

说实话,查尔斯这个角色并不讨喜,我第一次读时甚至觉得他有点可恶,他抛弃家庭,一声不响的走了,尽管他妻子表示可以支持;他总挖苦别人,尽管那个人拯救了他的生命;他将朋友弄得家破人亡,但尽管如此,只要你拿大多数人的人生与他的人生相比,你还是会钦佩他的勇气,他的眼睛里岂止没有别人,甚至没有自己。他不是选择了梦想,而是梦想击中了他。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必须画画,就像溺水的人必须挣扎”。梦想多么锋利,人们在惊慌中四处逃窜,逃向功名,或者利禄。但是查尔斯拒绝成为“人们”里面的那个“们”。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其实我应该感谢这本书,因为它给了我坚持梦想的力量,因为我很晚才开始学习舞蹈,于是乎,我便是舞蹈班里年纪最大但跳的最差的一个,总是受到老师的责骂,让我总是心生自卑感,但经过我不断的练习,我终于追上了,跨越了那座属于我的第一座大山,但命运之神总是捉弄人,我的第2座大山来了,已经是一名准初中生的我要做出选择,到底坚不坚持继续学舞蹈,这个问题困扰我许久,一边是影响未来的学业,一边是我所热爱的舞蹈,但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我已有了答案,查尔斯可以在40岁时抛弃一切,去追求他所热爱的事物,那我一定也可以追求我所热爱的事物。

用伍尔芙的话来结束此篇吧﹕“读《月亮与六便士》就像一头高耸的冰山,令平庸的生活彻底解体”。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是查尔斯·斯特里克兰,故事讲的是一个一心追求艺术 ……此处隐藏9927个字……p>人生路口的选择不同,你的人生就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你选择向生活低头还是勇敢追逐梦想,那都是你看待生活的意义。可能你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却获得了你所想象的美好人生;可能你追求自己的梦想,穷困潦倒,一生都在磨难中度过;也可能你选择了平凡地度过着一生,轻松自在,安逸享受,不受权利压迫,不受金钱诱惑……

有人说,选择你的人生,你可能会因一念之差错过一夏天的六便士,迎着一冬天的孤独寂寞。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情吧,去追求你所在乎的,热爱的吧,别让自己后悔。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国庆期间,智齿发炎,消炎拔牙,苦不堪言。也感谢这颗智齿,要我安心窝在床头读书。或者要感谢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置身书中,让我忘却了牙齿的疼痛。

故事很简单,写了证券经纪人斯特里兰克人到中年,事业有成。为了追求内心隐秘的绘画梦想,抛妻弃子,踏上追求梦想的离经之路。他不在乎贫穷、饥饿、疾病、被鄙视,最终创作出了伟大的作品。当然,这个伟大,是达到了自己创作最高级别的自我满足,而非外界的认可,因为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评价。当然,他的作品在他死后,也得到了外界的认可。

在今天这个年龄,读了这本书,少了那份网友评论的“读了这本书的人都辞职追求梦想去了”的冲动。从书的整体故事性和作者的出发点来看,主旨就如标题,你是要抬头看月亮,还是低头捡六便士。人人都有梦想,我们是该追求梦想,还是被现实捆绑。可是书中的斯特里兰克,我并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我已经被现实世界改造彻底呢,还是我不喜欢如此自私、冷酷的人呢?假想我在20岁时读此书,又会怎样理解?我也不喜欢斯特里兰克女士的虚伪,但是现实社会她又成了当今女权主义歌颂的被抛弃后自强不息的楷模。我喜欢书中最后的老船长,他说:“我不是跟你讲了,从某种角度看,我也是一个艺术家吗。我在自己身上也深深感到激励着他的那种热望。但是他的手段是绘画,我的却是生活。”

读《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就是矛盾体。感觉既要走进俗世,又在躲避俗世。

用网友的话说:这两者其实都是基于同一个出发点,事实上,他们的境界是一个层次的,后者一点都不高尚。以我自己的通俗脑袋去通俗地说:对普通人来说,CharlesStrickland是没有意义的,你要是读了这本书受到这个角色感染那还真是一个傻X了,就像现在漫天的廉价的“xx去旅行”、“再不xx就xx了”。我觉得真正的超然是坦然接受世俗的一切,既不刻意迎合也不刻意厌恶,所谓”小隐在山林,大隐于市朝“。作者本身表现出的水平很值得赞扬,尤其赞同他在文中的一句话:作家更关心的是了解人性,而不是判断人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人们若想保住他们灵魂中的善良,就要一天做两件他们不喜欢做的事。”说这话的人是有大智慧的,我已然在一丝不苟地遵循这一真知行事了:因为我每天都要起床,还要睡觉。

我总觉得绝大多数人选择的这种生活方式好像欠缺了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方式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那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血液里的激情却想追求一种更为狂放不羁的旅程。对我来说,这种简单快乐的生活有某些让我惊恐不安的东西。我的.心渴望能活得更加惊险刺激。要是我的生活还能有所改变,有无法预知的刺激的话,我是愿意去攀爬怪石嶙峋的山崖、畅游暗藏危险的浅滩的。

只有诗人或者圣徒才会自信满满地在沥青路上浇水,然后期盼着百合花会盛开在路面上,作为他们辛勤劳动的回报。一个人追求他人认可的欲望若是太过强烈,对舆论的无情职责太过恐惧的话,就会自己主动把敌人引进门里。

我有好胃口是因为我是年轻人,而他有好胃口是因为他有麻木不仁的良心。一个恶棍的性格如果被塑造得既充满逻辑又十分完美的话,那么这种践踏社会秩序的性格一定会让它的创造者着迷。

当有些人说他们不在乎别人怎么评价自己时,他们多半是在自欺欺人。通常,这些人会坚持走自己选择的路,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相信没人会明白他们的奇行怪癖,最多也不过是因为有几个邻居友人的赞赏在支撑着他们的信念,让他们敢于违背大多数人的观点行事。当反常规是你这一阶层的人推崇的常规的话,那么你想在世人眼中显得反常规倒也不是什么难事。这种行为可以让你获得极强的自尊。你尽可以鼓起勇气去扬扬自得,还不会承担风险和面对负面影响。但是,也许渴求他人的认可才是文明的人类最根深蒂固的本能。当一个反传统的女人违反了威严的礼规,使自已暴露在各种唇枪舌剑的遣责之下时,没有谁能比她还要火急火燎地跑向尊严的庇护所了。有些人对我说,他们不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我是不会相信的。这不过是无知的虚张声势罢了,他们仅仅是想表示:他们不惧怕別人指责自己的小瑕疵,而且他们深信这些小瑕疵是不会被发现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男人,他真的不会介意别人如何看待他,因此常规情理对他没有任何束缚。他就像是一个浑身涂了油的摔跤选手,你无法抱住他。

追逐梦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运,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头看到了月光。上帝的磨盘转动很慢,但是却磨得很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又是一个懒散的早晨,打开窗,清晨的丝丝凉意在这个夏天显得特别珍贵,我静静地靠在窗边,随手拿起床边的《月亮与六便士》,借着晨起的阳光,看了起来。

故事的主人公——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原来是和我一样的平凡人,只是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绝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在故事里,月亮是梦想与信仰,六便士是安逸与舒坦,纵然脚下铺满了便士,而他的眼里却只有月亮。我为斯特里克兰欢呼!贫穷的纠缠,病魔的折磨他毫不在意,只是后悔从来没有光顾过他的意识。当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就像一幢房子,马上就要结顶了,结果他却说“我要重新造”,从而在别人怀疑、嘲笑、不理解的目光中,他能有勇气活出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我表示无限敬佩。

梦想与信仰,从我们呱呱落地起,就与我们相随,本是灵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断浸染中被磨灭。斯特里克兰,在他活到四十岁,浑身已沾染了俗气时,能毫不回头,抛弃一切,内心的坚毅已彻底的震撼了我。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生活中也许我们能够忍受奋斗时候的艰苦,就像我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但是我们却不一定能够忍受安定之后的重新开始,很多人的生活,一旦被打破就会一蹶不振,但是,像斯特里克兰那样,主动打破,追逐梦想,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我最喜欢书里的这段话:“我总觉得大多数人这样度过一生好像欠缺点什么。我承认这种生活的社会价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却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渴望一种更狂放不羁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种更加惊险的生活。”每一个人都有梦想,似乎在很多时候都变成了幻想,或者最后梦想也被现实打败了,但是,在这本书中,我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梦想,在追逐中是最闪亮的,梦想之所以美好,是因为追逐让我们拥有了更多。

阳光透进来了,我伸了伸腰,又是一个元气满满的早晨,从今天开始,从此刻开始,我也要打破平静,追逐我的梦想,寻找我最闪亮的光。

《【荐】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