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会活动中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教学目标:
1.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地方是沙上地域,初步了解沙上美食。
2.感受沙上文化的丰富,乐于交流自己的发现。
3.对沙上饮食文化产生兴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沙上美食若干。如:红薯、芋头、菱角、芦穄等。
2.《沙上美食》白板课件。
3.幼儿对沙上美食有简单的了解。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先请小朋友说说自己是哪里人?
(1)教师:小朋友,你知道自己是哪里人吗?谁来说一说?
(2)教师总结:有的小朋友是我们锦丰本地人。有的小朋友是四川人,还有的小朋友是江西人,你们也是张家港的新市民。我们锦丰人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沙上"人。那你们知道"沙上"是指哪里吗?
2.介绍"沙上"名字的由来。
看图,教师介绍。看,这里曾是一大片水域,因为江水的冲打,慢慢堆积起了沙滩,这里的人们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围出一块块土地。种上家乡特产,建起一座座高楼大厦,这就是我们现在的锦丰。沙上地区除了锦丰还有我们周边的几个乡镇如:三兴、合兴、南丰等。
二、以参观的形式,初步了解沙上美食有哪些?
1.教师: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我们沙上的美食,好吗?我们去看看都有哪些美食,一边看,一边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2.两位教师分别带两组的小朋友去参观,边看可以边作介绍。
三、分类欣赏"家乡美食"的白板引导幼儿知道一些沙上美食。
1.教师:谁来说一说,你刚刚看到了哪些美食?这类美食还有哪些品种?
2.教师小结:这么多的食物,你家有没有?(亲一个本地幼儿回答,再请一个外地幼儿回答)。原来这些食物是我们张家港沙上地区所特有的食物。
四、品尝食物,学做礼盒。
1.教师: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我们沙上的美食远近闻名,很多外地的朋友都慕名前来品尝这些美味佳肴呢!小朋友,你们想尝一尝吗?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美食。下面请你们轻轻的下去尝尝把!吃的时候,要先想想你吃的食物叫什么名字,看看他是什么样的?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
2.幼儿品尝后集体讨论:你吃了什么食物?是什么味道?
3.教师总结: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让我们一起来夸一夸这些美味的食物吧!
(沙上地区好风光,好吃的东西真不少,刀鱼、鲥鱼和河豚,长江三鲜味道鲜;芋艿香,番薯甜,茭白、秧草做菜棒;馓子、脆饼、炒米糖,吃在嘴里脆又香;沙上没死人人爱!)
4.做礼盒
(1)教师:今天的客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喜欢我们这里的美食,我们给他们准备一个礼物盒送给他们,好吗?
(2)要求:请小朋友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美食装进礼盒,你送的是什么请你给你的礼物盒自上贴上相应的图片。去送给客人老师的时候,请你要介绍你的礼盒里装的是什么?它的味道如何?
5.幼儿装礼盒、送礼盒
活动延伸:
教师:(播放音乐集合)除了我们刚才知道的一些美食呀,我们沙上还有许多美食呢!回了家以后请你和你的家人说一说、尝一尝,回园后我们再交流。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2活动目标:
1.知道遵守规则。
2.感受遵守规则的快乐。
3.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准备:
1.幼儿活动时的ppt课件 。
2.贴有交通标示的活动场地一块。
活动过程:
一、 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游戏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图片中小朋友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应该怎样做?
2.出示喝水时没遵守规则的图片,图片中小朋友为什么没有喝上水?应该怎样做?在幼儿园要遵守规则,那生活中是不是也要遵守社会规则?
3.出示生活中人们没遵守社会规则的图片“小区怎么了”,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小区,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做?
4.教师小结:规则无处不在,无论在幼儿园还是生活中都需要遵守许许多多的规则,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二、做一做,玩一玩
1.游戏——安全过马路,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和老师一起做游戏,感受遵守游戏规则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让家长懂得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要性,掌握方法,家园一致,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规则意识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长期、反复的引导,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一定能使幼儿将各种规则,化为心中自主的、自觉的、习惯性的良好行为,使我们的孩子,将来顺利地融入社会。
小百科;规则,是运行、运作规律所遵循的法则。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3一、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做馒头的活动了解馒头要经过和面、发酵、加碱、成型和蒸汽蒸等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二、适用对象
4~5岁幼儿。
三、活动过程
和面。
幼儿观察、摆弄面粉的形态,讨论怎样将面粉和成面,幼儿用带有标线的杯子实验和一碗面需要多少水。
(1)看一看:面粉是什么样?
(2)幼儿讨论:怎样使面粉变成面团?
(3)幼儿操作:向面粉里倒水,用匙子搅拌。
(4)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①倒了三格水,和出的面粉像稀泥,稀稀的。
②倒了两格水,面粉能变成面团。
③倒了一格水,面粉能捏成面团,但还有多余的面粉。
发酵。
幼儿将和好的面团放在暖和的地方用湿布盖好,第二天幼儿拿起面团闻一闻,面酸了。教师引导幼儿取少量的碱加水调匀后放在发酸的面团中揉,闻一闻直到面团不酸为止。幼儿用塑料小刀将面团切成各种形状的馒头。
蒸馒头。
将切好的馒头放到笼屉中蒸20分钟,热腾腾的馒头蒸出来了。幼儿品尝自己做的馒头并分享快乐。
吃馒头。
幼儿掰开馒头,发现里面有小坑坑,怎么回事呢?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并用儿童语言表述。
点评
“做馒头”是以探究为主线的制作活动,题目贴近生活。做馒头要 ……此处隐藏6186个字……受他们是怎样当哥哥姐姐的。
4、相互交流活动情况,进一步激发幼儿当中班哥哥姐姐的愿望
(1)教师:刚才中班哥哥姐姐带你们玩了什么?你们高兴吗?中班哥哥姐姐的本领大吗?为什么?
(2)幼儿讲述自己升中班后,想做一名怎样的中班小朋友。
5、教师评价:希望你们努力学习,做一名合格的中班小朋友,做弟弟妹妹的好榜样。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3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妇女节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2.加深对劳动女性的尊敬和热爱的情感。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挂历一本、红花数朵(幼儿小组活动制作)。
2.请幼儿向妈妈、奶奶等了解她们工作的情况及做出的贡献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等。
活动与指导:
1.出示挂历,翻到3月8日,请幼儿说说为什么字是红色的?这是什么节日?谁的节日?
2.讲解“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来历,让幼儿简单知道,从前人们看不起妇女,即使她们参加劳动、干了很多活,也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她们觉得很不公平,于是在1909年的3月8日,也就是90年前的这个日子,劳动妇女联合起来,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游行,争取到了公平。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次有意义的活动,就把3月8日定为国际妇女劳动节。
3.讲解什么是劳动妇女,请幼儿议论一下谁来过这个节日?引导幼儿知道:自己的妈妈、奶奶、阿姨、幼儿园的老师、园长、工作在各行各业的劳动妇女都要过这个节,因为她们对社会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4.请幼儿夸夸自己了解的身边的女性(妈妈、奶奶、老师等),说说她们在工作岗位做出的贡献。
5.在教师的倡议下,引导幼儿给节日的女同志送花表示祝贺。
6.组织幼儿到幼儿园各部门,给园长、炊事员、老师送花表示祝贺,感谢她们为小朋友做出的劳动。
7.晚离园带上礼物给过节的妈妈、奶奶等。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4学习目标
知道保护环境的一些方法,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喜欢唱歌曲。
学习使用简单的记录表,对照实际生活记录自己的环保行为。
活动准备
《美丽村》电子书或幼儿用书。
歌曲《我爱地球》(歌曲及音乐欣赏cd或磁带)。
“我是环保小卫士”记录表(见材料制作)。
活动过程
学习领域:
形式:集体/小组
1. 出示《美丽村》幼儿用书或电子书,与幼儿重温故事内容:
这里是美丽村,可是,村里到处都是垃圾,一点也不美丽,还发出一阵阵令人厌恶的臭味,就连小鸟飞过都会用翅膀捂着鼻子。美丽村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子呢?
原来,村民们每天都制造很多很多的垃圾。熊妈妈扔掉塑料袋,猪爸爸扔掉吃剩的食物,猴子哥哥扔掉旧玩具,狐狸姐姐扔掉瓶子。村里的垃圾越来越多,游乐场和小河里都堆满了垃圾,小猪不能在游乐场玩滑梯,河马先生也不能在河边钓鱼了。
牛村长看到美丽村的环境这么糟糕,马上请大家一起开会,商量保护环境的办法。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最后,牛村长说:“好吧,从今天开始,我们要保护环境,让美丽村恢复美丽。”村民一致同意牛村长的话,大家决心要保护环境。
首先,大家都尽量减少制造垃圾。熊妈妈上街购物时带着自己准备的购物袋,这样就可以少用塑料袋;猪先生想了各种办法不浪费食物;猴子哥哥也更加爱惜玩具,不再随意扔掉玩具……另外,大家还学到了一些珍惜资源的办法:河马先生会把垃圾分类后再放进垃圾桶。熊妈妈教大家制作再生纸、利用旧盒子给熊宝宝做数字卡玩游戏。狐狸姐姐则把用过的瓶子和盒子变成有趣的小玩意儿。他们也学会了节约用水和用电。为了美化环境,他们还一起种植花朵和树木,让美丽村开满了美丽的花朵。在大家的努力下,美丽村终于恢复了从前美丽的面貌了。
2. 与幼儿讨论:
美丽村的村民怎样做,才使美丽村恢复从前的面貌?(减少使用塑料袋、珍惜食物、爱惜玩具、把废物分类、废物利用、节约水电、绿化环境。)
你喜欢从前的美丽村?还是现在的美丽村?(自由回答。)
你会怎样保护环境?(自由回答。)
如果只有你保护环境,你认为地球会恢复美丽吗?为什么?(自由回答。)
3. 播放歌曲《我爱地球》,与幼儿一起唱歌曲:
4. 出示“我是环保小卫士”记录表,向幼儿介绍记录表的用法。
5. 请幼儿与爸爸妈妈完成“我是环保小卫士”记录表,然后带回幼儿园,看看谁是环保小卫士。
活动评价
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能唱歌曲《我爱地球》。
能使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生活中的环保行为。
活动建议:
《幼儿活动册》第11页可作为延伸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哪些行为是爱护环境的行为。
社会活动中班教案15活动目标:
1. 通过参观使幼儿知道超市里的物品很齐全,并了解超市是方便人们购物的场所。
2. 观察、了解超市和人们生活的关系并尝试购物,遵守购物规则。
3.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 事先与附近超市进行联系;
2. 幼儿每人准备两元零钱。
活动过程:
一. 谈话讨论
1. 去超市我需要购买些什么?列出小清单
2. 在超市里我们怎样去购买物品?在购物时需要注意什么?
提出注意事项:
1. 仔细观察、不随意乱翻、乱摆,小心轻放各类物品。
2. 不将未付款的物品带出超市,在收银台结帐。
3. 注意观察标价,不超支。
观察货物的分类方式,学着迅速、准确找到自己需要的货物。
二. 去超市购物
1. 幼儿参观超市。
引导幼儿观察商品的归放排列、商品的标价、付款处。
2. 尝试购物。
(1) 指导幼儿独自或结伴购物。
(2) 观察幼儿购物时遇到的问题并协助解决。
(物品放置过高,超出购买范围,提醒找零钱,拿好清单,排队付款等)
三. 延伸活动:
与家长联系,到超市购物时可带孩子一起去,一起选择商品,一同付款。
活动反思:
社会课程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为目标。基于这一点,我在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上也是综合的。通过教学培养孩子合理消费、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学习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让孩子在与生活联系的活动中体会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