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5-02-16 16:51:52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集合5篇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集合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内容:总复习第11、21、22题

复习目的: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已学统计图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2.能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和,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辨异能力。

3.在绘制统计图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负责态度。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要求通过对统计图的复习,达到下面的目标:

1.掌握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的方法、步骤。

2.会对统计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3.绘制统计图时讲究整洁、美观。

二、回忆梳理,结成络(15分)

组织回忆:统计这一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三、组织记忆,融会贯通

同桌间相互讨论,边说边记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异同?

经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绘制步骤基本一样,如果连接每个直条的端点,就使条形统计图变成了折线统计图;而沿着折线统计图的各点画出直条,就转变成了条形统计图。

四、练习矫正,形成技能。

第11题

(1)从图上可以看出旅行车从8:00到11:00行走的路程为180千米,时间是3时,所以速度是每时60千米。

(2)可以这样描述,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3时,休息了1时后,又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了1时,然后浏览了2时的景点,再以每时60千米的速度行驶1时,总共行驶了300千米。

旅游车停留的3时,学生只要叙述合理就行。

第21题

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本题可以用排除法,由跑步可排除C,由跳远可排除A,再比较跳高可以排除B,选择D。

第22题

复习复式折线统计图,纵轴可以1格代表2个人,可以让学生用两种颜色的笔描画折线图。鼓励学生从图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学生也可以议一议,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学生也许会说:从折线统计图也可以看出,营养不良的学生数大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但肥胖的人数也比0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在生活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节制,要养成好的饮食习惯。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0页辨认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的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能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名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技能目标:借助辨认方向,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在具体的情境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

2.难点:用所学的方向词描绘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方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一说,我们上学期学过哪些方向?再说一说位于自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二、新授

1、引入。

师:在生活中,除了听说过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之外,还听说过哪些方向词?(板书: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现在我们就来认识这些方向。

2、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什么,并说出它们的方向。

让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学校这个位置,用已经学过的方向知识,说一说体育馆、商店、医院、邮局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教师先让学生4人一组说一说,再由教师指名让学生自己说一说。

教师让学生观察剩下的4个建筑物所在的'方向与以前所认识的方向有什么特别之处。

发现剩下的4个方向分别在学校的斜方向的位置上。也就是在两个方向的中间。如:图书馆在北面和西面的中间。

说一说:少年宫、电影院、动物园所在的方向。

师:这样描述方向真是太麻烦了,请大家分别给这4个方向取名字

问:你们是如何得出这些名称的?

教师让学生多说一说这4个建筑物分别在学校的什么方向,最后教师总结。

师生共同制作方向板,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指导,先将8个方向的点找出,并将北的方向给出,再让学生自己写出剩下的7个方向,

3.试一试

(1)利用方向板说一说教室里8个方向分别有什么?

(2)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面朝的方向,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3)使用方向板时,教师应让学生注意方向板中的方向应与现实中面朝的方向相符。

三.练一练

教师出示地图,问: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地图的形状像什么?在地图上看到了什么?(教师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在观察地图时,教师让学生注意面朝北的方向标。)

教师说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在图中将其指出。

问:你还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四.实践活动

到操场上看一看,说说校园内各个方向分别有些什么?

观察后,到班级交流观察的结果。

五.你知道吗?

读书中的一段话后,说一说自己对指南针的了解,再让学生回家去找资料,查找有关指南针的知识,增强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六.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习了哪些数学知识呢?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3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演示课件“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得?

2.教学例4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此处隐藏723个字……有学生掌握。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与本单元相关知识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经入学以来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班上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独自进行分类,一些基础较好、领悟力较高的孩子已能够根据事物的功用(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进行分类。

四、本单元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五、本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在单一标准的分类活动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在不同标准的分类活动中,由于学生已经学会了分类的基本方法,所以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在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而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六、本单元评价要点

1. 学生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

2. 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自己提出分类依据。

七、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 4 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

课时 授课

日期

单一标准的分类 让学生初步体会分类的意义 1节

不同标准的分类 学会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节

练习课 通过充分练习,熟练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1节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1节

合 计 4节

八、各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 《单一标准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意义,找出分类的标准,掌握分类的基本方法。

2.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到单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是既定的,不可改变的。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分类。

老师用课件展示出一家商场里面,货架上的商品摆放情况。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课件,使学生明确商场物品有很多种。引导学生说出,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了一起。

(二) 新知学习

【明确分类】

课件展示:(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是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一、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1.完成“做一做”的题目。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类活动。

(2)小组活动,组内互相交流是怎样分的,体验分类的方法。通过分一分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分类的作用。

(3)汇报交流。

教师在巡视中指导,同时注意学生中分类的不同方法。

2.完成练习六第1至3题。

(1)第1题,启发学生在书上圈一圈,并说一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2)第2题,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启发说出:4辆车是同一类的。

(3)第3题,教师说明题意,学生互相交流,使学生明确其中一个与其他三个不是同类。

第二节 《不同标准的分类》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2.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分类标准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

2.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确,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三、预计教学时间: 1 节

四、教学活动

(一 )课前教具的准备:预先把数学书第39页的“做一做”进行了改编,并用彩色卡纸做成水果卡片。把原来同一形状都是同一底色的(如三角形都是绿色的),改为同一形状,底色却不同的(如三角形有绿色、红色和黄色,另两种形状也各有三种颜色)。并把制作的卡片放在1个大信封里,让小组长保管。

(二 )新知学习

主动探索,实践操作(学习不同标准分类)

1.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把水果卡片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多次分类,从而使分类过程不断地细化,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然后再通过分铅笔等其它物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2.动手分水果卡片,初步体会到不同标准分类。

(分类前,老师应先提出具体的要求):

(1)分类前,每位同学先自己独立思考一下想好你将怎样分,是按什么分的?想好后再小组动手交流。

(2)当一个同学在发表他的想法时,其他同学要静静地听,等他讲完后再讲讲自己的想法或对他的话进行补充。

(3)分好后,上来给大家汇报的小组,请选好自己组的介绍员,还要有一个同学配合拿卡片。

3.再次实践,巩固不同标准分类的方法。

师:现在我们再来动手分一分桌面上的铅笔,这一次我们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学生操作完后,教师统计分的方法,并请方法最多的小组上来汇报。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分类,我们又一次体会到了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是各有用途的。

5、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分类

师: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处处接触到分类,你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过或接触过分类?(学生自己汇报,教师适当追问:是按什么分,有什么好处。)

(三) 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

1、在水果的下面画“○”

2.在会游泳的动物下面画“√”

3.把同类的圈起来。

【提高练习】

1、 把不一样的划去。

2.把不同类的涂上红色。

3.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拓展练习】

1.圈一圈,把下面的饼干分成三类。

2.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推荐】小学数学教案集合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